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编者按
9月11日至12日,以“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举行,集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位各界人士。与会嘉宾发表的真知灼见、参会企业展示的创新成果、务实丰富的洽谈对接等活动汇聚成炬,点亮数字技术与知识产权双向赋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的新图景。本版集中展示年会亮点内容,以飨读者。
亮点1
知识产权遇上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催生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知识产权伴随数字技术共生演进。此届年会主题为“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在主旨演讲和主论坛环节,来自政府部门、创新主体的代表围绕该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进行了演讲,演讲内容精彩纷呈,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主旨演讲环节,各位嘉宾金句频出、干货满满。“人类已经进入‘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世界,连接技术和智能技术将会影响到各行各业,我们要积极地拥抱数字时代的浪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当数字时代遇上知识产权,二者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在数字时代,更要倡导开放、透明、高效和普惠的原则,打造共赢、可持续的知识产权生态。”小米集团法务、国际政府事务副总裁刘振表示。数字时代的图景勾勒、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能够给出“答案”。
“虽然数字时代有它的固有特性和特点,但不管是机械时代还是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乃至未来的智能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是一样的。”在主论坛上,中车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军表示,中国中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专利也跟着产品、技术“走出去”,进行了全球布局。“小而专”的杜比实验室,每年将大量的营收转而投入研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千件专利,其全球副总裁、全球政策与商业事务总裁 Andrew lnesi介绍,小公司往往每增加1美元的研发投入就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像杜比实验室这样的专业公司,通过专利许可增加收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随着专利许可的普及,这些创新会在整个生态当中传播开来。
围绕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会嘉宾把脉形势,探讨破局路径,用知识产权帮助数字中国在时代浪潮之下锚定航向、扬帆致远。(杨柳 赵振廷)
各类专题论坛精彩纷呈
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助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此届年会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设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论坛,全面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等有关代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实施的新举措。如何通过强化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所要关注的必要课题。“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致力于强化知识产权专门审判体系,稳妥高效地审理相关案件”“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依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刑事保护”……论坛现场,各位发言嘉宾观点鞭辟入里。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全球产业格局。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利审查是专利获权的基础和专利保护的源头,发挥着向前激励高水平创造、向后促进高效益运用的双向传导作用。专利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质量审查和高标准保护。此届年会首次举办以“专利高质量发展,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新优势”为主题的专利审查论坛,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创新主体、代理机构、行业协会和保护中心的相关代表凝聚行业共识,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该论坛上,发言嘉宾围绕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提升专利审查质效、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高质量审查助力高价值专利积累和专利高效益转化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分享。
另外,此届年会同步举办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标品牌、企业“出海”、地理标志、版权保护等相关主题分论坛十余场,前沿高端、全面详实的知识产权内容在年会现场充分呈现,为初秋的北京送上了一场知识产权盛会。(吕可珂 赵振廷)
地理标志推介热闹非凡
沁人心脾的英德红茶、甜香可口的百色芒果、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浸润墨香的端砚、细腻咸香的盘县火腿、风味独特的常山胡柚汁、姹紫嫣红的漳浦蝴蝶兰……在此届年会全新打造的“地理标志互动体验”活动现场,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广西、江西、贵州、浙江衢州、福建漳州知识产权局联合广东、湛江地理标志协会等机构,组织共计151种地理标志产品亮相,161家地理标志企业参加活动,同时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品鉴、选购,成为此届年会一大亮点。
为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此届年会专门开设了地理标志产品路演和项目对接活动。项目对接活动和东方甄选、本来生活等6家平台深度合作,共计18家企业参与对接,共计签订50份双选意向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和渠道融合。此届年会地理标志相关活动深化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内涵挖掘,拓宽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为产业链各方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集中展示了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此届年会专门举办了“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欧盟驻华代表团、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分别从政策导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共同擘画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李铎)
AI为年会带来别样“知”味
正值九月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会场内热闹非凡,此届年会精心设置的人工智能(AI)生态参观区人头攒动。参观区内汇聚了科大讯飞、华为、小米等多家知名企业,集中展示了从基础算法到行业应用的20余项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让参会者零距离体验了 AI技术在知识产权工作、研发创新等核心场景的突破性应用。
智能机器人跟随指令翩翩起舞、智能眼镜通过用户眼神和语言交互获取信息、AI专利检索系统能在数秒内分析海量数据并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这些生动的科技场景,让知识产权化作可触可感的创新成果。AI以其独特的技术魅力,让在场者真切感受到了创新与保护交织的别样“知”味。
同时,此届年会设置了两场 AI专题论坛,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行业机构及 AI企业的相关代表就 AI产业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AI智穹拓界,IP共生演进”论坛的与会嘉宾聚焦人工智能对全球创新格局与竞争规则的重塑,深入探讨了算法创新、芯片研发等重要话题,还就平衡人工智能技术保护、开源合规策略与商业授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AI+’时代的知识产权新范式”论坛更是将讨论推向高潮。发言嘉宾围绕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国际竞争中的具体问题与发展实践,通过深度研讨与思维碰撞,尝试推动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此届年会充分展现出 AI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正如一位嘉宾所言:“我们正在共同书写 AI时代的知识产权新规则。”(姜旭)
CEO与中国共成长
全英语演讲、4位“总裁级”嘉宾与专家学者共话“保护创新 智启未来 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台上嘉宾畅所欲言、台下听众全神贯注。这是此届年会创新外宣模式,与中国日报特别策划的“CEO与中国共成长”高端对话活动。
活动汇聚著名经济学家、跨国集团高层管理人员,搭建了中外创新领袖对话平台。“过去这五年中,我们看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支持了本土企业,也支持了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让他们能够植根中国市场。”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表示。赛德思集团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也有相同的感受:“中国极具有创新力,不论是在电动汽车还是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是非常鼓励并且保护创新的。”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趋完善不仅仅能够为跨国企业的创新成果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长久来看,也会进一步增强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信心。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将资本投向中国用于创新。他们正在用行动表明,中国法治化的创新环境对国际资本很有吸引力。(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