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眼下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境内,白昼依然阳光炽热,但不少茶农仍忙碌地穿梭在翠绿的茶园里,守护着当地传承了近两千年的茶叶瑰宝——莫干黄芽。
莫干黄芽产自莫干山竹林,黄茶以“嫩黄汤、甘甜味”著称,绿茶则以“香清幽、味甘鲜”闻名。莫干山森林覆盖率高,丰富的植被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营造了茶区独特的小气候。此外,莫干山山区以“黄泥沙土”为主,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呈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莫干黄芽。
2009年,德清县莫干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交的“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2022年,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莫干山镇政府组建德清县莫干黄芽茶叶品牌指导服务站,实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程项目,围绕新“三品一标”,通过一系列措施全面强化了对这一茶叶瑰宝商标品牌的保护力度。
近年来,莫干黄芽不仅是一杯甘醇茶饮,更逐渐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品牌战略,让这片古老的茶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品质是品牌立足的根本,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为提升莫干黄芽茶产业数字化水平,定制开发茶加工、茶品牌、茶文化“驾驶舱”,完成茶园测绘与数据上传;创新开发共享茶厂、领标认证、农事信息、气象服务4个模块,实现产业数字化管理,支持多端一网通办。
此外,该局先后牵头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及技术规程,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2022年,该局还联合浙江大学龚淑英团队发布莫干黄芽分级标准样品,首次实现德清茶叶产品标准体系全覆盖,为品质稳定筑牢根基。如今,全县茶园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8%,27家茶企、家庭农场的茶叶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品质标杆已然树立。
唯有持续丰富商标品牌的内涵和价值,方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莫干黄芽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为提升莫干黄芽的品质,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湖州市茶产业联盟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通过精准定位莫干黄芽的品质特征,成功构建滋味图谱与香气指纹图谱,更深入揭示其抗氧化、生津止渴等功效的科学机理,为传统工艺注入科技内核,让千年古茶的健康底蕴绽放新光彩。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进一步提升“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知名度,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县相关部门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莫干黄芽茶王赛,该赛事包含大众评茶、茶艺教学、茶企展示、包装评比、直播带货等环节,已成为融合品质评比、茶艺展演、文旅推介的综合性推介平台。同时,该局联合多部门,实现高铁冠名、“云端”直播等创新传播,使莫干黄芽品牌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映入更广大消费者的眼帘。通过长期品牌打造,“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已声名远扬。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的“文旅圈”,为“莫干黄芽”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注入新力量。莫干山镇石颐茶场、茶旅精品民宿岭上茗墅主理人康青霞表示:“推广茶不仅是卖货,是让更多人懂得一片叶子里的生活哲学。而想要让茶企在新时代站稳脚跟,就得让老手艺接上‘新天线’。”康青霞说,她自小生活在莫干山镇,成长在茶叶世家,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投身于莫干黄芽产业的竞争发展中,不断创新莫干黄芽的传播渠道,坚持线上直播,并打造了国内首个茶主题沉浸式度假空间,将茶文化体验馆、标准化茶园与精品民宿形成闭环,形成了“前店后坊”的茶旅新业态,让游客既能触摸炒茶锅的热度,也能在民宿中细品茶汤的回甘。茶旅民宿不仅提升了“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影响力和商标品牌价值,而且真正做到了让技艺与莫干民宿相得益彰。
在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全力推动之下,如今莫干黄芽相关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商标富农、品牌兴农。数据显示,目前德清县茶园面积已达1.58万亩,年产茶600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莫干黄芽茶产业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超3.9万元,年均增幅10%以上,直接创造了800余个就业岗位。
一片承载千年文明的茶叶,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露”的浇灌下,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莫干黄芽的生态红利、文化魅力、经济活力还在不断奔涌,持续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不竭的动力。(通讯员 孙建新 杨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