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9月19日,在位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区,某户外品牌联合某艺术家以“敬畏自然”的名义开展了一场烟花秀,引发巨大争议。
9月21日,涉事户外品牌方面发布了一封道歉信,称“该项目本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但承认“在作品呈现过程中仍出现偏差甚至偏离”,表示将会在政府部门监管下,配合艺术家团队对该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复核,承诺将依据评估结果与社会各界的反馈,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涉事艺术家所在的工作室则表示,虚心接受大家对于在雪域高原实施艺术创作的所有批评,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商标是消费者信赖的符号,品牌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商标品牌建设,远不止是获取商业利润,更应是承载和维护社会信任。商标品牌法律保护的逻辑起点,并非仅仅是确认排他性权利,其深层内核在于通过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最终保障消费者福祉,促进社会整体效益。故企业在享受商标品牌红利时,应承担起广泛的社会责任。
商标品牌是商誉的载体,其价值根植于公众的认知与信赖。法律构筑的保护墙,旨在激励创新、防止混淆,确保商品能被准确识别,使消费者得以精准选择,这是商标品牌自诞生之初便带有的天然公共属性。企业若只知汲取商标品牌溢价带来的利润,却忽视其在质量安全、公平交易、可持续经营乃至社区关怀等方面的责任,便是对公众信任的辜负,亦是对商标品牌法律保护制度初衷的背离。
更进一步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非但不是负担,反而是赋能商标品牌内涵、实现与消费者深度交流的战略路径。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费者日益倾向于选择那些与其价值观共鸣的商标品牌。企业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对员工权益的保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对社会公益的参与,都在创造和丰富其商标品牌故事。超越商业利润的追求能够构建起独特的情感连接与品牌忠诚,使商标从识别符号升华为承载价值主张的文化标识。
商标品牌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更是社会运行中的重要元素。企业在追求商标品牌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恪守法律与道德底线,以负责任的行为回馈社会信任,不仅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石,更是其在社会运行中赢得尊重、铸就辉煌的必然选择。(徐升权 作者系江苏省商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